南京守卫战为何惨败?除唐生智无能之外另有四点缘故原由

2020-07-06 15:49:49

平心在线 http://www.la-li.com/

如果说南京守卫战另有一点点在战略上的乐成,那就是攻陷国民政府首都的巨大诱惑,把日寇华中调派军各师团全部吸引到南京周围,从而忽略了对从上海战场撤下来的几十万抗日部队主力的追杀。

在整场抗日战争中,日本人永远是战术上的巨人和战略上的侏儒,南京战争打响前,黄埔系主要领兵将领陈诚、顾祝同均不在首都内里,干嘛去了?在皖南地域收留和整理几十个师的败军,而这些部队,都是未来抗日长期战的焦点气力。

剧照

从军事形势和地理情况上来说,南京守卫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了局,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作战厅长刘斐,曾经在战前集会上拿出来三个“南京不可守”的来由,每一个都是致命的:

第一,淞沪方面的日军兵锋正盛,第二,南京城易攻难守,一旦被日军迂回切断西撤门路,即成为死地。第三,我方用于守城的都是败退下来残破之军,双方战斗力和士气差距太大。

笔者特别注释一下,日军为了攻略南京而新编组的“华中调派军”作战序列,主要包括原上海调派军和厥后支援的第十军,前者跟中国部队在上海整整打了三个月,战斗力大损,但抨击的心态很强。

尔后者也就是柳川平助中将的第十军,由第6师团、第18师团、第114师团和第5师团的一个旅团组成,战斗力非常强悍,而且该部在金山卫登岸以后,淞沪战场的中国部队便实行了总退却,以是未经大的战斗,实力基本完好无损。

剧照

即便不思量上海调派军的各师团,这三个半师团的近10万鬼子,在抗战初期完全可以对打中央军30万以上的部队,而南京守卫战集结的全部军力也不外10万人上下,你说中国部队有胜算吗?

更况且守备南京的主力部队王敬久第71军、宋希濂第78军、孙元良第72军、俞济时第74军在上海都已经丧失惨重,增补的新兵身分相当之大,前三个虽然号称是军,都实在只有一个师(或加一个独立旅)的军力,即德械的第36、第87和第88师。

真正还算战力完备的实在是粵军的第66军和第83军,以及桂永清的中央军校辅导总队,而徐源泉的第2军团虽然军力不少,却是装备较差的杂牌军,再有的就是宪兵部队和警员,以及附属的战车部队(10辆坦克)和高炮部队等杂七杂八的气力,野战能力实在太弱。

当日军第18师团迂回占领南京以西的芜湖之后,南京城便成为三面被围一面临水的绝地,这是地理上的天赋劣势,固然,人祸所占比例更大。

剧照

1、南京卫戍总司令部指挥体系太紊乱

南京卫戍总司令的人选,曾经三易其人,开始被提名的是“首都保镳军”司令谷正伦,听起来好像很合适,但是此公在军界资历太浅,搞搞治安和宪兵尚可,根本不具备大范围战争指挥的能力,以是很快被否决。

然后被保举的是“土木系”焦点人物罗卓英,再以谷正伦和桂永清担任其副手,实在这是个不错的阵容,指挥中央军作战完全没有问题,但是老蒋总是念念不忘之前南京防御计划、实兵演习都是在唐生智领衔操持的,再加上后者的自我介绍,终极选择了这个湘军宿将。

主将是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建司令部班子的,于是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的名单出炉:司令主座唐生智,副司令主座罗卓英(中央系)、刘兴(保定二期,衡阳人,唐的老部下),顾问长周澜(保定二期,衡阳人,唐的老部下),也就是说主要班子的四个成员中,老唐及其老乡兼老部下占了四分之三,这个问题就大了。

罗卓英现实被排挤了,而湘军的宿将们,如何可以或许顺畅指挥桂永清、宋希濂、王敬久、孙元良、俞济时这帮黄埔一期的“天子门生”?以是总退却令一下,各军各师就放了羊,卫戍总司令部根本掌握不住部队了。

剧照

2、南京守军没有周密的全面退却预案

按刘斐的意思,如果一定要守,那么至多放上3师18团象征性守一下,打打就撤。结果一下子调来这么多派系庞杂的部队,让唐生智想不认真抵抗都不可能了。

于是在战争之初,老唐摆出了一付“与南京共生死”的架势,学楚霸王背城借一(基本也这么干了),背水一战(战场形势确实云云),爽性就没有思量过退却的问题,更没有做好相干的预案,须知敌前退却是一项既伤害又庞大的战术行动,没有周密的布署则肯定引发灾难。

结果就是下关船埠的船只全部调往江北,除了卫戍司令部掌握的一艘小火轮之外(实在另有两艘),再无可以渡江逃生的船只,宋希濂部队接到的命令是“有私自退却者格杀勿论”,以是老唐摆开的这种死守的架势,一旦又转为全面退却时,恶果立显。

更要命的是,卫戍司令部12月12日凌晨三点接到顾祝同转达可以退却的命令时,老唐部下的顾问体系匆匆制定的退却计划,已经根本不能有用转到达各部队了,许多人爽性没有接到命令!由于通讯联结大部中断,于是退却演酿成为无组织的“溃退”。

剧照

3、南京守军缺乏举行殊死巷战的思想准备

对比厥后1943年的常德守卫战和1944年的衡阳守卫战,你会发明,南京守卫战战前根本未举行大范围的黎民疏散,上自政府中及部队下到黎民,对南京守卫战的后果认知都是天真和杂乱的。

仅有部门民众(有钱人居多)在战前撤离了南京,也就是说,唐生智根本没有城垣被攻破后举行巷战的准备。在城区举行战斗,却不事先疏散黎民,显然是不可为的。

而且军民稠浊的情况,也使大批失去指挥的溃兵放弃了巷战的意志(只有少量自觉组织的战斗),数万名不能逃离南京的官兵,要么直接缴械降服佩服,要么脱掉戎衣扔掉武器逃入住民区,其结果是大部被日军搜出和屠杀,连带着更有无数布衣遭殃。

如果唐生智从一开始就有玉石俱焚的刻意,利用巷战迟滞日军占领都会的时间,不仅给许多官兵渡江逃生争取了时间,也会使日军的火力上风无从发挥,必给寇以严重杀伤,败虽败,不至云云丢人。

剧照

4、部门军事主官贪恐怕死而放弃指挥

总退却命令下达后,唐生智带着罗卓英、刘兴和周澜等人,第一时间坐着火轮撤了,留下各部队自行突围;辅导总队长桂永清留下顾问长邱清泉组织善后,自己先撤了。

第71军军长王敬久失联、第72军军长孙元良藏了起来,失去同一指挥的部队在退却中纷纷上演“兵败如山倒”,危急时刻部队主官不能与官兵生死与共,是南京守卫战有头无尾的一大缘故原由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宪兵司令萧山令血战到底,粤军叶肇率第66军、邓龙光率第83军从日军正面突围乐成,虽然在向南方强行突围的战斗中伤亡惨重,但究竟成建制突了出去。

如果前述各军也有此勇气,部队长与部下官兵同生共死,断不会出现群龙无首各自逃命的情况,其结果是87师渡江乐成的仅有300余人,88师不足2000人,有关系弄到火轮的第74军也只剩下4000余人,怎一个惨字了得。

剧照

综上所述,南京守卫战败得云云窝囊,最主要的责任在卫戍司令主座唐生智和一批部队长,详细体现为战前盲目宣扬死战不退,缺乏客观的战争准备和战争筹谋。

一旦战事倒霉又匆忙下令退却,且不能身先士卒,遂使大批下层官兵失去同一指挥陷入杂乱,这种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作战指挥水平,实在不敢阿谀。

原来,日本水师为沉船和江阴等要塞所阻,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南京江面举行封锁,许多部队和官兵是有时机撤到北岸,重整旗鼓再赴抗日沙场的,但是老唐的水平不足断送了这个时机,回首整个南京守卫战,只能是惋惜加一声叹息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蒙城百科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