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逆“双雄”引发资本狂欢 超募之后国内市场仍待开启

2022-08-17 15:53:50

粘结剂 http://www.fscmd.cn

   短时间内,海外市场依旧成为国内微逆厂商的主战场。

  “打造中国的Enphase.”

  昱能科技(688348.SH)登陆科创板前,该公司董事长凌志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心十足。

  他口中的Enphase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美国微型逆变器公司,占据着全球近七成的市场份额。截至美东时间6月7日收盘,该公司市值达到283.06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888.83亿元),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.82亿美元。

  按照凌志敏的目标,昱能科技在接下来几年将会进入一个业绩高速增长的周期,销售额力争在2024年突破人民币50亿元。

  微型逆变器属于光伏逆变器里的一个分支,一般指的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小于等于1000瓦、具组件级MPPT的逆变器。

  去年12月份,禾迈股份(688032.SH)登陆科创板,曾一度使得微型逆变器这一细分领域进入大众视线。但引发热议的直接原因在于,该公司高达557.80元的超高发行价,以及超募近50亿元的大部分融资在上市首日后便宣布用于现金理财。

  半年后的6月8日,昱能科技上市,奠定了微逆双雄“争霸”科创板的格局。而昱能科技的上市同样掀起了一场资本狂欢——计划募资5.56亿元,实际募资32.60亿元;发行价163.00元,上市首日股价收涨77.98%。

  微逆“双雄”登陆科创板

  6月8日,昱能科技迎来科创板首秀。

  该公司盘中股价最高突破300.00元,达311.00元/股,最高涨幅90.79%。当日收盘,昱能科技报收290.10元/股,市值232.08亿元。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昱能科技此前公布的申购情况曾上演一则小插曲。

  该公司6月1日晚披露的发行结果显示,网上投资者弃购74.23万股,占比3.87%,弃购金额约1.21亿元,而这部分股份将由保荐机构(主承销商)包销。不过,相较于去年禾迈股份发行的情况而言,昱能科技的弃购金额规模小了很多。

  根据当时的公告,禾迈股份网上投资者弃购65.14万股,占比7.03%,弃购金额达到3.63亿元。不可否认的是,该公司超高的发行价,是影响网上投资者弃购的原因之一。

  此外,相较于禾迈股份的发行价,昱能科技的定价就“收敛”了不少——163元的发行价对标135.2倍的发行市盈率,而禾迈股份当时的发行市盈率就高达225.94倍。

  事实上,禾迈股份上市发行的“前车之鉴”,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资本对于昱能科技的追捧。

  在询价期间,昱能科技收获的报价区间为29.61元/股至236.30元/股。而最终发行价的确定,该公司表示,与保荐机构(主承销商)根据网下发行询价报价情况,综合评估公司合理投资价值、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值水平、所属行业二级市场估值水平等方面,充分考虑网下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、市场情况、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。

  不过,昱能科技依旧实现了超募:32.60亿元的募资,远高于5.56亿元的计划募资。根据资金使用计划,该公司将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、全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。

  昱能科技与禾迈股份的主营业务结构相近,主要从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组件级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主要产品包括微型逆变器、智控关断器、能量通信及监控分析系统等。近三年来,该公司业绩增长较为强劲——2019年至2021年,昱能科技营收总额分别为3.85亿元、4.89亿元和6.65亿元;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.22亿元、0.77亿元、1.03亿元。今年一季度,昱能科技营收为1.74亿元,同比增长51.61%;归母净利润为0.31亿元,同比增长123.87%。

  这其中,微型逆变器为昱能科技的核心产品,2021年的营收占比达到76.98%。相较于禾迈股份,昱能科技对于微型逆变器销售的依赖度更高。

  微逆市场国外花开国内待春

  昱能科技、禾迈股份已经跻身成为国内微型逆变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。但面对包括Enphase等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,国内微逆厂商的争霸之路,显然还较长。

  实际上,无论是昱能科技,还是禾迈股份,其微型逆变器的销售市场分布主要位于国外。

  财务数据显示,昱能科技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极高。2019年至2021年,该公司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分别达3.73亿元、4.81亿元、6.46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超过97%。

  “微型逆变器技术缘起于美国,目前海外应用较为普遍。”一位逆变器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国内微型逆变器应用仍处于初期的拓展阶段,由于地形、资源以及成本等因素考虑,下游电站系统更多地选择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。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,光伏逆变器的选用十分讲究“因地制宜”。而目前,国内光伏产业虽然乘着“双碳”之风,迎来了装机需求的爆发。但短期之内,其绝对的装机驱动力之一为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、光伏基地建设,到2030年规划装机高达455GW.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装机需求,集中式逆变器的使用获得支撑,组串式逆变器也随着容量越做越大,未来有望规模化应用于大型光伏电站项目中。

  可微型逆变器的国内市场需求,则与分布式光伏规模的拓展密切相关。

  “自去年整县开发政策推进以来,国内户用光伏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,这为微型逆变器在国内的应用提供了土壤。”前述人士认为,相较于组串式逆变器,微型逆变器在成本上的优势不明显,但在安全性的表现上十分突出。“如果后续国内户用开发对于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,甚至成为强制性标准,微型逆变器的春天才是真的来了。”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在禾迈股份近期的一份投资者调研中,该公司管理层亦曾分析了国内外微型逆变器应用的不同现状,“不同国家、地区对此的偏向程度有所不同。例如在欧美国家,用户更偏向于安全、运维便捷、产品生态链的体验等方面;而在中国,因为户用光伏更多的是大型企业投资持有,所以相对于来说更注重收益率,不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品安全性的重视,大型企业也将安全放在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。”

  这意味着,短时间内,海外市场依旧成为国内微逆厂商的主战场。

  然而,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风险。一方面,部分海外国家针对我国光伏产品时而发起的反倾销、反补贴调查等情形,将直接影响国内微逆厂商的销售环境;另一方面,近些年来,受疫情影响,海运价格的上涨,成为企业出口的主要成本之一,而当前国内微逆厂商的发货则以海运为主。
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蒙城百科网版权所有